1.正清風痛寧及風濕與疼痛三聯序貫療法:正清風痛寧----消除無菌性炎癥的最佳選擇,具有獨特的臨床療效特點:既能通過抗炎、鎮痛作用解除患者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癥狀體征,又能通過免疫抑制及組織胺釋放作用阻斷關節滑膜、軟骨和結締組織無菌性炎癥和增生等病變,延緩病情發展。三聯序貫療法為其創新療法,包括透皮給藥----注射給藥-----口服給藥,在治療風濕與骨關節病炎癥,解除軟組織痛癥方面療效顯著。
病案:患者,郭**,男,59歲,有強直性脊柱炎病史30余年,脊柱駝背畸形,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近日來頸項、雙肩僵硬、困痛發作,頸項活動受限,雙上肢困痛,左側較甚,上舉時痛甚,腰背及兩側骶髂關節處僵硬、困痛,不能彎腰轉側,行走困難,雙下肢小腿肚憋脹,嚴重惡風怕涼,穿衣蓋被倍常人。正清風痛寧三聯療法治療一療程后,疼痛明顯減輕,惡風怕涼亦改善,后間斷于我科治療,脊背、骶髂關節未發作明顯疼痛,活動基本自如,不影響日常生活。
2.小針刀療法:是在中醫針灸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生物力學的觀點,用于治療因慢性軟組織損傷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見效快、方法簡單、經濟適用等特點。不僅具有現代醫學微創技術的特點,同時也是與中醫治療技術及中醫針刺療法的完美結合。在治療各種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經卡壓綜合癥、各種由軟組織炎癥引起的粘連、攣縮、疤痕、結節、外傷性肌痙攣和肌緊張、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減壓等疾病,見效快且療效顯著。
病案:患者,王xx,男,52歲,2019年8月因車禍造成腰椎骨折,行手術治療,臥床休息2月后,因長期制動,左肩部出現疼痛,左臂后背受限,并呈進行性加重,逐漸出現上舉、外展、前屈及內外旋均受限,穿脫衣物、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夜間不能向患側側臥,半夜常痛醒,不能成寐。小針刀治療一次后左肩關節上舉及外展活動即改善,三次針刀治療后,左肩關節不適基本消失,活動自如,可參加正常勞動。1年后隨訪,患者病情未復發,情況良好。
3.通督調神針刺法:是在“醒腦開竅”針刺法基礎上構建形成的以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神心理疾患以及慢性疾病伴有精神癥狀者的針刺法則。該針法尤其強調元神對機體的統攝,從而達到形、神同治的一種針刺方法。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于神經官能癥、抑郁焦慮、失眠、慢性脾胃病等疾病。
病案:患者,楊xx,性別:男,年齡:69歲,2020年09月起反復胃脘灼痛伴泛酸、惡心,行"胃鏡病理學診斷為:(胃竇)中毒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度腸化,(賁門)表淺胃粘膜輕度慢性炎",口服"奧美拉唑、嗎丁啉、鋁碳酸鎂片"及"中藥"等,效差,且惡心、嘔吐較頻繁,納食減少,逐漸消瘦,精神抑郁、焦慮,夜不能寐,需口服"佐匹克隆片"方能入睡。通督調神針刺法治療三個療程后,患者胃脘灼痛、泛酸癥狀明顯減輕,基本無惡心、嘔吐,納食明顯改善,體重增加,抑郁、焦慮減輕,睡眠明顯改善。
4.醒腦開竅針刺法:是針對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為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蒙蔽腦竅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而提出的治療法則和針刺方法。在選穴上以陰經和督脈穴為主,并強調針刺手法量學規范,有別于傳統的取穴和針刺方法。
病案:患者,牛xx,男,54歲,2020年9月突發腦出血,致左側肢體活動不靈便,左腕功能障礙,左手指可微曲,握力及精細動作差,左下肢可緩慢屈曲運動,獨立坐位保持,可獨自步行,步態平穩性差,不能獨自下樓梯。醒腦開竅針刺法連續治療2-3個療程后,可獨自行走、可獨自上下樓梯,可獨自穿脫衣、洗臉、如廁,手指可主動屈伸運動,握力較前明顯改善。
患者,張xx,男,51歲,2021年01月突發腦出血,致右側肢體活動不靈便伴言語欠流利,右腕關節功能障礙,右手抓握無力,輔助下可步行,步態欠平穩。醒腦開竅針刺法連續治療2-3個療程后,言語較前流利,右上肢肌張力較前緩解,右下肢肌力較前提高,可獨立步行數米,步態較前平穩,生活自理能力較前提高。
5.蠟療
蠟療是一種利用加熱的蠟敷在患部,或將患部浸入蠟液中的理療方法,其具有很強的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舒筋的作用,同時對關節活動不利,強直,組織粘連等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
6.中藥熱奄包
中藥熱奄包是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過奄包的熱蒸氣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利用其溫熱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為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7.雷火灸
雷火灸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是由多種中藥制作而成,根據不同的配伍,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追風除濕,溫經散寒,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我科利用它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灸療廣泛的特點,治療多種疾病,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